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信息发布者:dxhuang520
    2020-03-12 13:28:01    来源:澎湃视野   转载

    油纸伞,这对许多人来讲并不感到陌生。其实,大家通过回想影视片或文学作品,不难想象到“白蛇传”即现在播出《新白娘子传奇》里边许仙与白素贞打(举、握)着的油纸伞,还有那就是现代诗人戴望舒诗中《雨巷》提到的油纸伞。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但是甸苴的油纸伞工艺是从四川传入腾冲的,当时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的甸苴人郑以公闲逛时结识了西街的姓张姓周的两个懂做纸伞的师傅,跟他们学到手艺,后带回了家乡甸苴,由此,代代相传,至今已历200多年的历史。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油纸伞相传由鲁班之妻云氏受小童以荷叶当帽的启示而发明,即便只是传说,油纸伞的诞生也不会晚于唐代,为国人遮风挡雨千年。而当大工业生产的折叠伞、自动伞问之后,油纸伞的美丽传说,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云南腾冲县城外30多公里的荥阳村,有一家姓郑的世代制作油纸伞的手艺人家。每天清晨,郑老汉就打开自家大门,坐在门前制作油纸伞。一把把美观又实用的油纸伞,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出自这位世纪老人之手。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以专做大纸伞著称(也叫照铺伞)。过去保山、腾冲等地商家林立,商贸兴旺、集市繁荣,大纸伞最受商家青睐。大伞立在商铺店口,既可以挡风雨,也可以遮太阳,美观大方,招商引客,格外醒目。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固东镇荥阳村,距离腾冲县城50 多公里,并不显山露水,以制作油纸伞而闻名。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一直至解放后一段时期,油纸伞曾成为甸苴荥阳村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多在早晚或闲时生产。产品分大、二、小号三种。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竹子原料由云华、古永等地供应,木料由本地取材,绿衣子(伞衣)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印上彩花,刷上坝子油(或桐油),这样纸撑很好看、很光亮、很牢固。“纸撑子”虽然用竹子做伞骨、伞把,但是只要不戳着尖锐物、不通,刷上油虫子不敢吃,应该很耐用,外观的确漂亮精美。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荥阳村的郑姓村落,过去80%的村民都习得一手纸伞和竹编手艺,劈竹声不绝于耳,而且大多为世传,产品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这风景优美有150多户人家的荥阳村自然村,通过了解知道,现在还有4户人家在做纸撑子,这个村大约有300余人在外打工或从事火山石加工、做石匠、木匠和跑运输,但也有至今还使用本村的大油纸伞做小菜生意和买豆腐的人家进行买卖。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郑老汉是目前荥阳村油纸伞制作最有名的一位匠人,他制作的纸伞号称“越打越亮、不会渗水”。进到郑老汉家看他的纸撑作坊时,正赶上他在院子里晾晒油纸伞,80多岁的郑老汉坐在小凳子上破竹片伞骨。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静静的小院里,每天郑老汉都坐在自制的木机床上,将绳子系在腰间,用钻子钻眼眼,坐上旋床踩槽“车”(钻、刨光)撑子(伞)头,用打钻钻伞头孔眼,历经三、四十道做伞工序,伞边用围线勾勒,称伞边围线,类似碗口的伞绳,却称碗口围线。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左右脚踏动轮榖转动旋转制作伞头,然后用锯开齿,把伞头与伞骨连接眼用线穿接起来,固定在伞把里,再配上有开放和收缩的小开关,接着把竹片削成的伞骨用线固定在伞头上,裱上构皮纸等待晾干上色。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12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做伞,至今近70多年了。老人很麻利地用松树在土机床上旋转做成伞头,用锯开齿,然后把伞头与伞骨连接眼用线穿接起来,固定在伞把里,再配上有开放和收缩的小开关,接着把竹片削成的伞骨用线固定在伞头上,之后再用踏枝果油把构皮纸粘裱在伞面骨上,晾干后一把伞就制成了。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据了解,清康熙末年(公元1722年),老人的祖先曾在腾越县衙供职,有一天到县城逛街时,看到两位师傅在做油纸伞,由于很感兴趣,在闲余时就前去观看和学习,慢慢地便掌握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之后便在自己的村子开设了油纸伞作坊,就这样一直流传至今,已有280年之久。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郑老汉的纸伞是用竹子做伞把和伞骨,再用附近界头乡买来的构皮纸蒙上,老人家笔耕不辍,现在还自己绘彩画,刷清漆。所谓构皮纸,是手工剥下构树皮,完全按东汉时蔡伦造纸术的原样制作而成。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原料选择方面,油纸伞也很讲究——竹子、伞纸、棉线都要精挑细选,涂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更要依古法调配。凭着郑家朝的手艺一天也只能制作一到两把,加上他讲究实际的性格,所以美丽的油纸伞特别精致坚固,郑家朝的油纸伞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郑说,家中先辈都以油纸伞为生,传到他手上,几十道工艺汇集了祖祖辈辈的心得,可惜现在儿孙都不大乐意接手,一是花纸伞的市场越来越小,二是做纸伞费工费时,认真做一把上品伞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油纸伞除了遮雨功能外,也因为繁体字“傘”的字形内有四个人字而被赋予“多子多孙”的含义。在荥阳村当地土语中,“纸”与“子”同音,旧时女子结婚嫁妆中必有两把油纸伞,寓意“早生贵子”。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结婚典礼中,新娘下轿时避邪所用的器物,也少不了油纸伞。此外,油纸伞的“油”谐音“有”,所以当地人在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还会带油纸伞、竹凳、鸡笼到女婿家拜访,祝福小两口有子有孙。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此外,纸伞张开后呈圆形,有圆满的吉祥寓意,赠送纸伞,代表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祝福。在一般的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郑老汉家时常有游客慕名而来,怀着好奇心看老汉制伞,顺便买下几把作为收藏。荥阳纸伞的特色,除了在于伞体和伞柄的手工精制之外,伞面绘画也是重要一环。老郑的画风很朴素,喜欢点缀梅花、杜鹃等花卉,或是添几笔很写意的山水,每把伞自由发挥,少有雷同之处。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早期的油纸伞着重于实用性,美丽的油纸伞是居民生活的日用品。但在50年代西方的洋伞充斥市场后,布伞、洋伞取代了纯粹手工制造的油纸伞。人工毕竟无法与机器自动化相比,洋伞又耐用、无需保养,价格又便宜,使得油纸伞生意一落千丈。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郑老汉说,一把刷上桐油的油纸伞,用上三五年不成问题,不会像现在的折叠伞动不动就罢工。老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这门富含爱情的老手艺,能像剪纸、中国结一样,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现在手工制品再度受到青睐后,油纸伞才又一跃成为许多喜爱中国古典艺术品人士的收藏品。油纸伞的伞骨轻巧,具有拙朴之美。一把典雅的油纸伞在手,人们不仅叹为艺术的精品,更加激发起一种思古之幽情。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造型圆润的油纸伞在阳光下散发出一股股桐油香气,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油纸伞从遮雨工具变成真正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探访云南腾冲最后的制伞人,油纸伞打开时,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