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市35个扶贫车间方便群众就业
为保障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文山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采取各项有力举措,创造条件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有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室外春意盎然,室内生产正酣。在文山七彩织染有限责任公司的扶贫车间里,机声隆隆,“全副武装”的3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机器、生产布料。邓桂香是来自东山乡路围村的档卡户,从过年以来,就一直闲在家,找不到活,挣不到钱,经过亲戚介绍,她顺利地成为公司的一名职工。“在这里上班距离家近,不仅实现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解决一些经济压力、补贴家用,我们是很满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桂香高兴地说。
文山市35个扶贫车间方便群众就业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生产棉、麻纺织品和针织品,年产值500万元。公司总经理贾万艳介绍,自3月1日复工以来,公司共有35名干部职工,其中档卡户11人,要求每位职工都签定个人承诺书,经过健康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所有车间早晚各消毒一次,全体工人早、中、晚均测量体温。“现在公司生产能力只达到60%,因为市场还没有全部放开,产品销售不了会积压流动资金,担心流动资金断裂,所以还没有全部恢复。”贾万艳说。
文山市35个扶贫车间方便群众就业
位于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内的云南创宏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各种五金压铸产品,涉及路灯、车载等行业,是文山市确定的定点扶贫车间。在车间里,100余名工人们正在忙着给各种产品压铸、抛光、喷涂。任富惠是来自三七产业园区瑞民家园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厂里务工已经1年多,家门口实现就业,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在这里做工主要是离家近,不用住在厂里,回家可以照顾小孩,每个月有23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任富惠说。
据公司总经理彭志军介绍,为了顺利复工复产,专门制定人员复工返岗方案,安排专人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采购了口罩、温度计、消毒液等防护物资,让大家安心上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就近组织瑞民家园和附近村寨群众务工,全力保障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目前,公司产能大概达到60%左右,务工人员在140人到150人,还差40人。受疫情影响,外面的一些物资没有以前那么方便运进来,出去的货也没以前那么方便,我们计划4月到5月份能够正常生产。”彭志军说。
文山市35个扶贫车间方便群众就业
据了解,文山市共有47个扶贫车间,为推动辖区扶贫车间早日复工复产,该市指派专人到扶贫车间指导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用工支持等工作,动员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尽可能就近到扶贫车间就业,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指导扶贫车间运营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务工群众安全和增收。截至3月10日,全市已有35个扶贫车间复工,复工率达74.5%,解决736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0人。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梁光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