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近几年,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的变化也很大。清明假期,去村子里转转,发现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在外求学、在外打工、在外安家,除了过年和“红白事”,很少再回乡,“回家种地”是最末等的选择。故乡的路,故乡的草木,故乡的人,已渐渐生疏。七八岁以内的小孩,都脸生的很,应了那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村落的消失和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而逐渐减少。
2005年至2009年,全国平均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在中国这片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土地上。
即便如此,我国的农村人口比例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过高。以美国为例,美国占人口3%-5%的农场主在为整个国家提供粮食的同时,还有大量余粮出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46.3%(2013年年底),但是地里的收成却无法为农民提供同等的回报,农民离开土地是大势所趋。当然,乡村不会全部消失,当城镇化顺利完成的时候,乡村会维持在一定的比例,只不过跟现在相比,要小的多。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有些事物必然会消失,消失的事物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只是当他们真的在你身边荡然无存的时候,在某天突然想起来,不免惆怅。